該怎麼說呢? 在香港看到繁體字感覺上很親切
但卻又不怎麼熟悉的感覺
先撇開港字(我稱香港自創的字) 只看一般的漢字
拆開來每個字都認識 但合起來卻不明瞭其意? 有些還好 可以多少猜看看
有些真的就不行了 舉例來說 吃的方面 像港式飲茶的是屬於茶肴名稱 因為有其特色 名稱不懂可以理解(像炸兩腸、流沙包、狀元及第粥) 這種吃了就知
但另一種類型 是我不看它對照的英文名稱 真的不懂(像一般茶餐廳的麵或早點)
深感困擾 剛開始只敢吃懂的(像雲吞麵) 後來想想 有空應該多嘗試不同的
才敢點些看來怪怪的東西吃 味道還不錯! 畢竟中國菜有許多相似處
像這裡的麵比較像是粗了些的雞絲麵 口感與味道跟台灣的黃麵果不相同
除了大家熟知的”飲茶”及茶餐廳外 著名的潮州菜 北京菜 四川菜 雲南菜 湖南菜……等
這裡都找得到 其他他國料理更是不會少 日本料理、澳門料理、韓國料理 當然還有台式料理……
各國料理都找得到
我拿的小冊子中有介紹到:
『香港居民以廣東人居多,因此飲食以用料新鮮、猛火快炒的粵菜為主,家常”老火湯”滋補有益,更是精華所在。
北京菜的醬汁、調味料和鮮肉搭配得宜,其中北京烤鴨更是遠近馳名;好些北京菜館在晚飯時間有廚師示範接麵技巧。
秋天是大閘蟹大熱的季節,這道菜被視為上海菜的極品;其他濃郁冶味的菜式和各式各樣的餃子則全年供應。
四川菜與湖南菜都以辣味掛帥,多用香料和醬汁;各種醃肉都是擅長之作。
潮州菜偏向清淡,喜以海鮮為材料,佐味醬汁種類繁多,大眾化的”打冷”(即潮州小吃)吃法又別具風味;其中滷水鵝片是熱門的菜式。』
當地的茶餐廳『是香港獨有的平民飲食地點,充滿地方色彩。食品便宜之外,中西兼備,既有中式麵飯,也有西餐和甜品,種類繁多。一些招牌美食,更令人難以抗拒:以咖啡和奶茶混合而成的飲料”鴛鴦”香濃幼滑;”菠蘿油”是把厚厚一塊黃油夾入” 菠蘿包”內,黃油味濃郁,麵包可口;至於新鮮烤製的蛋撻,則以鬆化、酥香見稱。』
目前為止 我最喜歡的是奶黃包 炸兩也不錯~
的確 粵菜有其獨特之處
特別是甜品 著名的許留山、大良八記、美心……等等 總是高朋滿座
在夏天酷熱的天氣裡 來碗甜甜的、冰冰的甜品 真可謂一大享受!
但有二點不習慣 一來是這裡食物味道較重 油多且喜歡加味精
二來是最不習慣的:好貴的價格!
隨便吃碗粥 最便宜的要HKD29~
難怪 公司會想買套餐組提供給員工 讓員工可以自己簡單弄點東西吃
因為吃的東西價格還真不便宜啊!
還在適應當地食物特性中……